|
新华社聚焦九江礼涞循环农业发展发表时间:2025-04-09 14:40 新华社聚焦九江礼涞循环农业发展 4 月 8 日,新华社记者一行专程来到柴桑区九江礼涞农业深入考察柴桑区在循环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全新模式。此次考察旨在深入挖掘柴桑区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显著成效。 九江礼涞农业董事长刘建亲自接待并带领新华社记者一行参观了循环农业科普馆。在科普馆内,刘建详细介绍了循环农业的具体实施路径,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展示和讲解,让记者们对循环农业的理念和运作方式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随后,众人来到有机肥可视化加工车间。在这里,刘建详细介绍了资源化利用的生产过程,展示了如何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有机肥产品,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接着,记者们参观了科技馆和实验室。在这些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循环农业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撑,展示了先进的科研设备以及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彰显了科技在推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参观结束后,双方在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座谈。柴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光勇在座谈会上发言,主要围绕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他详细阐述了礼涞模式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显著成就。刘光勇指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柴桑区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更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午,考察团队前往柴桑区马回岭合顺 10 万羽蛋鸡养殖场。造肥专家余建国在此向记者们介绍了粪污处理的具体情况。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污,通过科学的处理方式,实现了无害化和资源化,既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肥料资源。随后,考察团队来到新塘金杮涞 800 亩杮子园。实操经理冯上昱、吴辉详细介绍了农业废弃物菌菇棒、秸秆、粪污的处理过程,以及餐厨垃圾饲料化利用的过程。在杮子园,记者们看到了循环农业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生动实践,各种农业废弃物在这里得到了合理利用,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此次新华社记者对九江礼涞的考察,充分展现了柴桑区在循环农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成果。柴桑区通过发展循环农业,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的难题,还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有望推动更多地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文章分类:
集团新闻
|